成都市建材监督服务站站长代正才在省散协2024年工作会上的致辞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4




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站长代正才在省散协2024年工作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市州同事、各位会员: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省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推广发展协会2024年工作会,非常高兴省散协把这次会议放到成都新津召开。在此,我谨代表成都市住建局、市建材监督服务站,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散装水泥工作在省住建厅、省质安总站各级领导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此机会给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

近年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有关要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域禁止施工现场搅拌和使用袋装水泥,加强质量监管与服务。着力推进搅拌站绿色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指导搅拌站绿色达标,打造绩效引领性企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稳步推动成都散装水泥及其延伸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水泥散装量达到1455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85.8%,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预拌混凝土使用量535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使用量780万吨,我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使用量、使用率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之首;168个预混凝土(砂浆)搅拌站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验收,其中有31家混凝土企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材认证,43家企业被评为引领性企业。

一、加快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为加强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监督管理,推进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绿色生产,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绿色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制定了《成都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绿色生产考核细则》。

着力解决了我市预拌混凝土、砂浆总体产能过剩、局部产能不足等问题,促进了预拌混凝土行业整体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市和各区域预拌混凝土供求基本平衡、生产布局基本合理、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的升级改造,为加快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规范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绿色生产,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较大贡献,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二、推进数字建设,提升行业智能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成都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管理规划定》《成都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并配套建设了信用评价系统。采取以“互联网+监管”和“信用评分+排名”相结合的手段,在促进全市散装水泥推广和使用工作的同时,也大大实现了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等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和资源效率利用的最大化。过去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诚信建设,实现了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搅拌站在质量、安全、绿色生产、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监管,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三、着力固强补弱,推进散水产业建圈强链

2022年以来,成都住建系统立足建材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健全完善“补短板、锻长链、填空白”的工作机制,广泛汇聚推进建圈强链的工作合力,推动散水领域建圈强链工作“在行业争位次、在全国争先进”。一方面立足成都住建行业全生命周期监管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抓好预拌混凝土、砂浆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完善条块结合的统筹协调能力,研究制定“链长+片长”统筹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将产业建圈强链同“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建设攻坚工作有机融合,打造主导功能清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着力推动华西绿舍、中建、宏基等建材产业项目落地投运、培优育强。目前,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产业稳定、设备设施配套,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和装配式建筑“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助力我市向制造强省大步迈进。

2024年,成都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赋予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的历史使命,立足成都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散装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期待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业界同仁携手合作,共同开创散装水泥事业的美好未来。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省住建厅和省质安总站领导、各市州散水同事以及省散协、广大会员单位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指导帮助,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能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散装水泥事业迈上新台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